11/29/2009

劇本|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

書名: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Author
作者:原著/皮藍德婁,改編/羅博.布魯斯汀
原文作者:Luigi Pirandello
譯者:陳玲玲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1998年01月1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0514418
裝訂:平裝

去年讀劇的感想
不論是故事或表現手法與氛圍都營造的很棒


究竟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當我們將舞台作為故事被訴說的場域,幕升幕落不過又是一個傳說等待被言說。然而當六個闖入劇團的排演中的劇中人懇求著導演讓他們在舞台上演完他們的故事,六個人的在完成故事的同時故事也成為他們的人生。《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情節看似虛構卻又無比真實 ,究竟劇中人演的是我們的人生,亦或我們就是劇中人?

皮藍德婁對六個劇中人的描述帶有強烈的象徵,而這些象徵充滿了對「人」的關懷。劇中的父親和繼女展現了一個人自身所擁有的角色/人格之間的衝突。父親試圖在父親及嫖客的身分做出抉擇,但卻深陷於他自己所憎惡的行為之中無法擺脫。就像每個人擁有許多不同特質,它可以是和諧、矛盾甚至是衝突的,我們沒有辦法完全地拒絕任何一個人個的存在。畢竟角色/人格既是我們創造的結果,亦是建構個人(individual)這個個體的因素。而繼女,雖然也在自身上出現女兒和妓女身份轉換的矛盾,但更重要的是在她觀看父親的角度:選擇從嫖客的身分概括父親所有的人格。以此為鑑,拿來反思絕大部分的人在選擇了解事物的真相時,通常只選擇我們想看的去看待整件事情。暫且說他是一種偏見、意象,這代表我們時常為其左右,如同劇中繼女所產生的憤怒及復仇之心。再來是母親的角色,象徵一個永恆存在的悲傷。他為過去的情感(父親及雇員)、家庭的成員,無時不刻地沉浸於感傷和哀慟之中。我認為她指向過去、現在及未來存在的痛苦。至於劇中的兒子,他企圖拒絕作者所賦予自己的角色,他不願意面對現實,或逃避或諷刺地試圖將自己和劇中人分離。他可能是看清了整個真實,以旁觀者清的姿態等眼看待;也可能只是憤恨地對打亂其人生平衡(生母及其兄弟姐妹的出現)一昧地批判,拒絕和他人的關係。但是人是否真的有辦法從一個完全抽離的位置將自己放置在一切之外?從兒子始終走不出舞台的範圍不知道皮藍婁是否以此給我們他的答案了。最吸引我的是舞台上的男孩和女孩。自始自終沒有台詞的人物,但是他們確實存在著。用他們沉默卻透過眼睛、耳朵目擊事情的發生。最後或許是過於龐大的情感、壓力意外地、蓄意地走向死亡。他們表現真實存在卻被隱而不見的(人事物),最後刻意或不刻意地以滅亡脫離世界。

在六個角色出場的背景總是打背光,造成一種似幻覺卻又現實的交錯感。如同父親所講的,他們要的是一種永恆的存在,而且他們就是真實的。光線將劇中人和演員做出區分,但是究竟哪個是真的哪個是虛構的那個界線卻如同強大的光線一樣如此不確定、如此模糊。各個鮮明的事件,是人?是魅?至少在看完劇本之後他久久盤踞在腦海中。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