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L'Étranger
作者:Albert Camu
譯者:康樂意
出版社:萬象
出版日期:1993年
語言:中文 ISBN:9576693861
裝訂:平裝
當代法國期中作業, 昨天把紙本順利的交出去了!!!
畢竟為了這篇作業看了多種版本的翻譯、參考綜合許多資料,放上來作記錄用
有點哀傷的是我的寫作一點長進都沒有...
一、 法國當代文學的重要性及卡謬的哲學思想
法國當代文學和歷史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昔日歐洲強權面臨物質財富的匱乏與傳統價值與精神之信仰的崩解。戰後社會劇烈的變遷,經濟、科技社會的多樣快速發展,讓法國文學的書寫一有別於以往十九世紀前的傳統呈現出其獨特性。
一九四五年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有紀、卡謬、貝克特、沙特等族繁不及備載,其中,卡謬的作品廣涉小說、戲劇、抒情散文及哲學論述。一九五七年十月,卡謬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得獎理由為:「由於他的重要作品,透過明敏而摯誠闡明了我們這個時代人類良知的問題」。於文學,卡謬和其他法國作家的影響不僅在文學史上添豐富性,亦成為後續社會、文藝思潮上的發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法國的瘡痍與隨之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人民受到法西斯主義的蹂躪,知識分子對文明理性的失望和迷網。因而出現了以「不相信自然社會和和諧狀態並對人類的完美境界不抱有希望」為特徵的存在主義哲學。基於存在主義的存在主義小說在思想和內容上與嚴肅的哲理探索結合,而且和重大的歷史政治事件相關聯作為其特徵。後人習慣卡謬與存在主義畫上等號,雖然本人至始至終都否認,但無法避免的是他的著作之中和存在主義的思想的相近性。他用藝術家的筆觸描述了被荒誕折磨的人的形象和他的覺醒,主張以挑戰式的反抗超越荒誕,與荒誕的命運抗爭,並試圖建立一種明智的處事哲學。
二、 異鄉人簡介及作品分析
異鄉人這部小說分為兩個部分,全文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事觀點。第一部描寫主角莫而索(Meurasult)的社會活動人際關係:主角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他的母親過世之後,他沒有表現出悲傷;公司有意將他調職到巴黎,但他毫無上進心;他的女朋友問他是否愛她,他無法給予她具體而滿足的回答;甚至在他射殺阿拉伯人的事故,起因於與恩怨無相關的刺眼太陽。第二部則描述主角在牢獄拘禁生活的反省。面對法律的審判,途中他曾感到憤怒、試圖反抗,但是到了最後又回到當初的漠然。
卡謬在其《西西弗斯神話》中揭示過荒誕的本質:
一個能用理性解釋的世界,不管有著什麼毛病,仍然是人們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個突然被剝奪了幻想和光明的宇宙裡,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他的境遇就像是一種無可挽回的終身流放,因為他忘卻了所有關於失去的家鄉的回憶,也沒有樂園即將來到的那種希望。這樣一種人與生活的分離,演員和環境的分離,真實地構成了荒誕的感覺。
就好像小說中的主角,被逮捕之後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那裡的人是扮演一個角色〈role〉存在,而不是作為一個有名有姓的人,表面上有條理合乎邏輯的環境底下是虛假的,這時候的莫而索雖然作為一個有邏輯的人卻又同時至身世外。讓閱讀陷入了難以掌握的情境當中,而感到莫名甚至無力的虛無感。
三、 閱讀心得
《異鄉人》發表於1942年,除了成文當時巴黎文學界的談論中心,即使現在,談到卡謬必定會提及此作品。這本薄薄的小說究竟存在著甚麼樣的魅力?
許多對《異鄉人》的評論,會提到其語言使用的平淡單調、簡短字句甚至流於枯燥。相對那過於冷靜、疏離的描述卻在閱讀中逐漸顯露的內涵抑是震撼人心之處。二十世紀中的失落和二十一世紀初的快速發展,過去或現在,我們面對的都是不斷地在秩序和脫序(anomie)中的掙扎。莫而索是個活在當下、感受當下並滿足於基本生理需求的人,對於外界的反應是直接的、機械的,他不好也不壞。一開始以讀者/旁人的角度我們對這樣的主角皺眉,但是到後來,外界用與犯案情毫無關聯的事情來指控莫而索的罪惡,我們轉而對主角的意識感到理解、否定外界。這時候矛盾出現,在主角和書中的他人,我們都看見了自己。
卡謬自己談到《異鄉人》時說:「異鄉人描寫的是人裸露在荒誕面前」。*我們生活所經歷的不也是許多偶然和無緣無故的行為,《異鄉人》的主角在獄所沉澱並有意識地面對荒誕,雖然主角是怎樣理解自己母親,從書中模糊的文字我們無從得知。身為讀者的焦慮並沒有在最後被解決。從卡謬的思想來看,答案或許已經不是追問人生值不值得活著,而是必須如何去活,其中包含著承受因生活而來的痛苦。卡謬曾說過:「真正的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基本問題。」**人在面對荒謬感會有三種反應:自殺、在人的生活之外尋求意義以及在生活中創造,卡謬傾向後者。如同反覆將石頭推上山的薛西佛斯,他明白行為的無意義,卻認為過程是可以得到快樂與滿足,這就是創造。
四、參考文獻
張容〈1993〉。 法國當代文學。台北:遠流。
Camus,A.〈1993〉。異鄉人〈康樂意譯〉。台北:萬像。
Camus,A.〈1994〉。局外人〈郭宏安譯 〉。台北:林鬱文化。
*卡謬。《手記》。第二卷。
**趙敦華〈2002〉。《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台北:五南。頁19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